歡迎來到“摩地大樓”:未來,我住地下65層
“無論如何,這說明我們正在觸碰城市規(guī)劃的實質問題。它確實能夠解決那些由于歷史遺跡限制而導致城市發(fā)展無力的窘境。”
摩地大樓設計圖。(BNKR供圖 李伯根/制圖)
今天,建一座300米高的大樓還要拿出來宣傳是件貽笑大方的事情,因為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已經“長”到了828米。除非把它埋到地下,否則真沒什么好說的,而現(xiàn)在真有人想要這么干了。
想法來自墨西哥“地堡”(BNKR)建筑師事務所。2011年,這家成立僅六年的建筑師事務所宣布,要在首都墨西哥城建造一座300米“低”的地下大樓。34歲的BNKR創(chuàng)始人伊斯塔班·蘇亞雷斯為此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摩地大樓(Earthscraper)。
按照設想,65層的摩地大樓將以倒金字塔的形狀楔入墨西哥城歷史中心的憲法廣場(Zocalo)之下。“它注定讓人大開眼界——既遁于無形又如里程碑般引人注目。”蘇亞雷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墨西哥城太需要在城市空間上有點不一樣的想法,這座擁有近兩千萬人口的世界第二大城市擁擠不堪,被IBM公司評價為世界上通勤(即上下班)最痛苦的城市,比第三名的北京更甚。
而在這座城市著名的歷史中心,為了維持這一區(qū)域的整體觀感,建筑的密度和高度都受到嚴格限制,新建建筑不能超過著名的大教堂,這意味著新建建筑的極限只有8層。“歷史中心被嚴重空置,缺乏發(fā)展。”蘇亞雷斯說,“在條框森嚴的老城建一座商住綜合體,‘摩地大樓’是唯一可能。”
雖然摩天大樓技術上已臻完善,但把它埋到地下卻沒那么簡單。首當其沖的是架構,為了抵抗周圍泥土的側向力,設計者效仿這座古老城市的最初締造者阿茲特克人建造的金字塔。倒金字塔的四面斜坡除了減輕壓力,亦不至于危及周圍建筑的地基。蘇亞雷斯相信經過周密設計,斜坡甚至足以抵御一場地震。
倒金字塔的底座完全由玻璃構成,輔之以中空結構,這樣可以保證上面的光灑下來。自然光無法照及的部分,采用光纖系統(tǒng)導光實現(xiàn),“即使在最深的地底,它也能夠保證享受到自然光照”。
同時,中空的結構有助于這座龐然大物呼吸。為了避免地下景觀的單調并調節(jié)空氣質量,摩地大樓的地下走廊上還將種植花草樹木。
然而,還有一大挑戰(zhàn)是水。“摩地大樓”深入地下300米,而墨西哥城的平均地下水位是165米,因此“摩地大樓”的一半都必須浮在水中。“這意味著一筆更大的投資。”對于“摩地大樓”的花費,BNKR還未精確計算,蘇亞雷斯估計在7.5億美元左右。
盡管這是一次高花費的實驗,但BNKR的建筑師們認為這值得政府嘗試,因為“歷史中心太需要這樣一座商住綜合體,它應當作為革新城市面貌政策的一部分”。
按照設想,“摩地大樓”最上面的10層是用來展示墨西哥城歷史的博物館,接下來的20層為商場和居民區(qū),最下面的35層用于商業(yè)辦公。而在摩地大樓頂部的玻璃罩上,音樂會和閱兵式仍可正常進行。
建筑師們強調的不僅僅是為城市節(jié)省空間,還包含了其生態(tài)效應。土壤良好的隔熱性能將令這座倒金字塔對空調說“再見”,因而也就消耗更少的能源。而通過渦輪發(fā)電機利用地下水發(fā)電可以滿足“摩地大樓”所需的電力。
這一目前仍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的設想已收獲了諸多議論。有人認為這是復興,可以開創(chuàng)建筑的新未來;但也有人認為是對這片飽含歷史厚重感的地域的公然蔑視,是天方夜譚。“無論如何,這說明我們正在觸碰城市規(guī)劃的實質問題。”蘇亞雷斯說,“它確實能夠解決那些由于歷史遺跡限制而導致城市發(fā)展無力的窘境。”
目前,這一方案已經提交墨西哥城市政府,據(jù)蘇亞雷斯稱,政府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然而由于今年是總統(tǒng)大選年,政客們正忙于競選戰(zhàn)役,尚無暇詳細討論。“但我相信這種情況會因一個新政府的組建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