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王:將特色營銷進行到底
文/Aoi
盡管是世界第二大快餐業(yè)者,但比起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在國內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不過稍稍留意會發(fā)現(xiàn),這一品牌的營銷活動總是可圈可點——摒棄傳統(tǒng)的廣告方式,大多采用事件營銷或者網絡營銷等創(chuàng)新形式,成功樹立了一個有別于其他快餐的品牌形象。這其中隱藏著漢堡王的獨特用心,那便是討好目標對象,讓他們覺得“我來漢堡王,我是擺脫俗套的人”。
因為看到漢堡王新近的一個有意思的營銷活動而得到啟發(fā),小編搜集了幾個他們值得一看的營銷案例,有新有舊,以特色、好玩為準則。這就是漢堡王:消費者在意料之外,營銷手段在情理之中。一系列創(chuàng)意的根源——代理方CP+B,也已成為全球極大互動創(chuàng)意公司之一。
價格營銷:你加粉,我降價
商家常說,顧客就是上帝?,F(xiàn)實往往是,消費者沒有發(fā)言權。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賦予決定商品價格的權利,你會不會很興奮?
漢堡王深諳這種消費心理,但其新近的營銷活動看起來更像是一次負面事件——消費者喊著維權行動的口號,要求漢堡王進行相應改革。隨后漢堡王“迫于壓力”,無奈降價,但前提是加Facebook粉絲,每500個粉絲,那么漢堡王的價格就會降低1美元的價格。比起赤裸裸降價,這種“欲拒還迎”顯得更聰明。
另類營銷:刪好友,得漢堡
"你愿意刪除QQ上的10個好友名單,換取1個免費用餐的機會嗎?" 有人可能要想一下,但也有人毫不考慮就做了決定。根據(jù)《Fast Company》雜志的報導,漢堡王在名為「Whopper? Sacrifice」的營銷活動中,就慫恿消費者“犧牲”自己的10位朋友來換取一個大華堡。一旦決定參與活動,就必須在自己的Facebook上安裝一個程序,被你刪除的朋友會被赤裸裸地公開在網站上,讓每個人都知道:“Jerry為了一個大華堡,犧牲和Mary的友情!”更狠的是,網站上的數(shù)字還會隨時更新,并且搭配一則被熊熊火焰包圍著的標語:“現(xiàn)在已有5萬7990個朋友被犧牲掉……”
廣告公司將漢堡王的這項創(chuàng)意,評為是“非常聰明的在線活動!”換算起來,就算免費送出了1萬個大華堡,導致10萬人慘遭朋友犧牲,非但對Facebook的龐大會員來說,是根本微不足道的數(shù)字,對漢堡王而言,更是藉由激發(fā)玩家之間的「危機意識」及口耳相傳,得到遠大于實際付出成本的廣告效益。
病毒營銷:聽話的小雞
漢堡王首創(chuàng)視頻互動線上游戲——“聽話的小雞”, 來推廣新的雞塊快餐。這是漢堡王營銷史上一個很具口碑的案例,依靠互動、主動引發(fā)的網絡口碑傳播,也就是病毒營銷VIRAL MARKETING。
“聽話的小雞”這個互動廣告極為簡單:視頻窗口內站立著一個人型小雞,當你在下面的輸入框內輸入單詞,小雞會按照你的意思做出相對應的動作,比方說你輸入“JUMP”,小雞會馬上揮動翅膀,原地跳起;輸入“RUN”,小雞會揚起翅膀,在屋子里瘋跑一氣。此案起初只是讓20多位人員把網址通知各自的朋友圈,接下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發(fā)生了。網址啟動后一周內達到了1500~2000萬次點擊,平均每次訪問逗留時間長達6分鐘。這次掀起的熱潮連創(chuàng)作者也大表詫異,形容說:“情況簡直完全失控!”有樂此不疲的網民,更索性把網站書簽記錄到PDA中,隨時在街上無線上網探望“小雞”。
這個病毒營銷就現(xiàn)在的技術水平來說并不高明,但這個04年的互動創(chuàng)意,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次品牌和消費者的互動。
饑餓營銷:不賣皇堡
漢堡王不賣皇堡( Whopper)就像肯德基不賣炸雞、麥當勞不賣巨無霸一樣瘋狂,但它真的就跟消費者開了個這樣的玩笑,不僅讓你到店里買不到皇堡,而且把裝在袋子里給顧客的皇堡通通換成了麥當勞、Wendy’s漢堡。并在餐廳暗藏攝影機,將顧客的“真實”反應都一一曝光。客戶多半很生氣,甚至引起了騷動。以此證明人們真的離不開漢堡王。
娛樂營銷:比基尼美女
很多品牌把營銷和明星代言聯(lián)系起來,殊不知,最好的娛樂營銷莫過于讓消費者自己娛樂中達到營銷的目的。同樣在餐飲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通常采用“植入式”的辦法營銷產品,而漢堡王則直接用自創(chuàng)的游戲打動消費者。
這是漢堡王曾在英國推出的活動“沐浴歌唱(singinginthe Shower)”。每天上午9:30,一位身著比基尼的美女邊洗澡邊唱歌,更重要的是,視頻在網上直播。登錄網站,你可以票選明天美女要穿上哪件比基尼,點你愛聽的歌;除此之外,還可以自我推薦“自已有何過人之處”,贏得比基尼女郎走出屏幕與你一起共進早餐。
互動營銷:看到底爽過癮
不用需要用手機打卡、玩游戲或在Facebook上按贊才能得到免費贈品,漢堡王在美國推出的創(chuàng)意行銷只需要你做一件事:盯著螢幕上的漢堡看。 透過互動電視科技,漢堡王要求消費者盯著電視螢幕上不斷轉動的華堡,只要五分鐘內你沒有轉臺、分神或睡著,就能透過轉臺器夠點選螢幕上的箭頭,得到免費華堡。想吃三個免費花堡?沒問題,挑戰(zhàn)時間乘以三倍據(jù)統(tǒng)計,這項活動吸引了美國消費者共花費超過5000個小時在電視機前盯著漢堡瞧。
LBS營銷:簽到換漢堡
在一周的促銷期內,只要你下載漢堡王的APP,簽到一次,并發(fā)表在Facebook 或Twitter上讓你的好友看到,就可憑優(yōu)惠碼到店里拿到免費的套餐。策略核心很簡單——利用每個人的簽到習慣產生活動廣告位。順應當?shù)南翷BS簽到潮流,并由此產生病毒傳播效應,是一次便宜且效果良好的營銷活動。
延伸閱讀:那些年,經典到不行的漢堡廣告
Wendy’s:Where‘s the Beef ?牛肉在哪里?
提到漢堡廣告,無法繞過這一支。這是1984年溫迪漢堡(Wendy’s)所推出的電視廣告,CLIO金獎作品。Wendy’s排名在麥當勞之后,因此在廣告片中“明目張膽”地較勁。據(jù)一份調查表明,麥當勞的雙層4盎司(1盎司=28g)肉餡巨型漢堡包的牛肉從未超過3盎司。麥當勞的缺斤少兩,啟動了Wendy’s的廣告代理人的創(chuàng)意靈感。
廣告畫面上,美國影星克拉拉扮演了一位認真好斗、風韻猶存的老太太,她盯著桌上一只碩大無比的漢堡包,眉飛色舞;但當她喜笑顏開撕開漢堡包時,驚呆了!里面只有指甲片大小的牛肉餡。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終于明白受了商家的欺騙,于是,她驚怒、氣憤,對著鏡頭大聲喊“Where’s the beef?!”廣告播出后,不止Wendy’s的營業(yè)額迅速提升了18%,Where’s the Beef ?這句話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流行語,甚至被用在了總統(tǒng)競選里,直接嘲諷了競爭對手華而不實的宣傳手法與產品。
麥當勞:我一見你就笑
很多人對這則廣告都印象頗深。一個嬰兒坐在秋千椅上,秋千上升時,笑;下降時,哭。讓人不禁好奇:為什么會這樣?懸念性強,觀眾的好奇心被充分調起,謎底揭開時會心一笑:原來秋千下降后,就看不到窗外的麥當勞M標志了。
麥當勞:出招打壓漢堡王
為了奪得“第一漢堡”的桂冠,兩大巨頭從來沒有停止爭斗。一個萌小孩每次吃麥當勞都會被其他大孩子搶走,幾次三番后,終于想出對策:把麥當勞偽裝成漢堡王!結果真的沒人搶了。該說小孩聰明呢,還是說麥當勞太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