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國譽設(shè)計大獎,讓文具回歸初心
2024國譽設(shè)計大獎(Kokuyo Design Award)的海報十分“吸睛”,畢竟是一雙濃眉大眼,想不注意都很難。

本屆大獎的主題是“原始”(primitive),組委會進一步解讀為“重新定義本質(zhì)”,因此由平井俊一(Toshikazu Hirai)設(shè)計呈現(xiàn)的主視覺采用了眼睛元素,意為“透視本質(zhì)的視角”,證書上還鑲嵌了不銹鋼材質(zhì)的眼睛。而負責設(shè)計獎杯的木住野彰悟(Shogo Kishino)則是把這種意涵用放大鏡來詮釋,屬實是名副其實的“透視本質(zhì)”了。

組委會總共收到了日本本土以及全球各地共1480件作品,相較于去年,大家的參賽熱情激增,最終有10件文具進入終選,其中包含1名大獎獲得者和3名優(yōu)秀獎獲得者。
大獎(1名)
作品:由你塑造(You Shape)
作者:田野佑

顧名思義,它的初始狀態(tài)是一根未經(jīng)切割和修飾的鉛筆,這是一件可以讓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設(shè)計制作的文具,可以被削成不同的樣子以適應使用者的習慣。
從小就長著一雙大手的田野佑自言兒時因標準化的鉛筆苦不堪言,他無法很好地握住普通的鉛筆,對他的手來說來說鉛筆太細了,因此他的握筆方式也總被他人認為很奇怪。他設(shè)計這支非標準化鉛筆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像他這樣的人能夠擁有最適合自己的書寫體驗。
優(yōu)秀獎(3名)
作品:淚滴(Drippy)
作者:FUKATAKA(佐藤貴明、深澤真央)

你曾在讀到感人肺腑的字句時忍不住落淚嗎?
FUKATAKA的這個便利貼設(shè)計就生動地重現(xiàn)了書信上的淚痕,它比普通便利貼稍厚,被做成透明的淚滴形狀,讓人們用于標記那些引人淚下的段落。它的存在感不強,它不像長形便利貼那樣在伸出書邊,影響書的美觀整潔,只是浮于文字之上,標記下那些落淚的時刻。
作品:紀念品
作者:田中宗一郎

在存在筆記本和便簽的現(xiàn)代社會之前,古代的人們在石頭或獸骨上刻上文字和圖騰傳達信息。
而田中宗一郎的這個作品游走在古代和現(xiàn)代之間,把白板做成鵝卵石的模樣,既可以被用作備忘錄,隨寫隨擦,你也可以把這些白色的小石頭當作居家空間的裝飾品,寫上有紀念意義或者需要隨時查看的內(nèi)容等重要信息——現(xiàn)代文具的實用性和古代以石寄情的儀式感兼具。
作品:變色鉛筆
作者:大原伊吹

這款鉛筆乍一看很普通,殊不知,里面藏了一整個春天。
每支鉛筆里面包含多段不同顏色的筆芯,設(shè)計師大原伊吹想用色彩的變化記錄向日葵、映山紅、山茶花這三種花,從種子萌芽、葉子繁茂、花朵綻放直到最終花枯葉落的全過程,使用這支筆的過程就像是見證一朵花的顏色變化,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果你也有曾因花朵的迷人色彩而駐足的經(jīng)歷,這支筆能為你留住這樣的美好時刻,為生活添彩。
決賽入圍獎(6名)
作品:年輪標尺
作者:A STUDIO(呂牧之、蔣芳、陳陽)

眾所周知,年輪是樹木的年齡,標記著樹木存在在這世上的痕跡。除此之外,其實年輪還記錄了氣候變化,溫度、雨水、養(yǎng)分等信息都藏在一圈圈年輪里。
A STUDIO用木頭做尺子,不僅是材質(zhì)上的選擇,同時還把年輪作為測量單位,把國際單位制拋諸腦后,用樹的生命緯度重新定義長度,比現(xiàn)代測量更原始,讓人切身感受大自然和時間的力量,讓數(shù)據(jù)也回到了原始的狀態(tài)。
作品:DIY文具
作者:山田康之

山田康之的作品也是一款從用戶體驗感出發(fā)的適應性設(shè)計,他把現(xiàn)存的文具“拆”成各種不同的零件,如筆尖、剪刀刀片等,讓文具的核心功能獨立存在,以便人們按照自己需要選擇用途和尺寸不同的零件,組裝成為自己所用的獨特文具。
設(shè)計師就像是提供了開源文件的程序員,使用者不再只是被動地購買現(xiàn)有文具、適應并使用這些文具,也能主動地創(chuàng)造。
作品:褶紋鞋(FLUTE)
作者:坂本夏美

坂本夏美的作品是對酒店提供的紙拖鞋進行了一次升級,她不僅為它們賦予了更明亮的多巴胺顏色,還設(shè)計了一款褶紋的鞋底,就像起伏不斷的波浪,不僅讓人想赤腳穿上它好好感受紋路給腳底帶來的觸覺體驗,比一般的紙拖鞋更能給人帶來愉悅和放松的感覺。
作品:無花果乳膠
作者:W-oH(劉英奇、陳宇軒)

膠水、膠紙等具有粘黏性的文具固然功能強大,能為我們粘貼任何想粘貼的東西,但我們往往會擔憂它們的粘黏性會破壞被粘貼物的原貌,潛意識中始終存在需要面對損壞的壓力。
為了改變?nèi)藗兠鎸@類文具的不安,W-oH設(shè)計出了這款無花果形狀的乳膠。乳膠本身就因更強的柔韌性而能降低破損性,同時,無花果的形狀不僅有利于乳膠的流出,水果的形狀還能喚起人們與自然的天然情感聯(lián)系,乃至帶回某種童年回憶。
作品:你的洞壁(Your Cave Wall)
作者:松本拓也

我們的祖先在洞穴的墻壁書寫符號、描畫圖形,或是記錄或是起源,表達是人類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活動。
在原始的主題之下,從古人的智慧尋找靈感的還有松本拓也。他把筆記本設(shè)計成類似洞壁的紋路,把人們帶回遠古時代,我們也能像過去那樣在天然“畫布”上投射自己的想法和表達,人類的想象力是一脈相承的。
作品:此時此刻(At the moment)
作者: RANTA(古井正磨、小林?。?/h3>

海浪躍起的時刻、篝火噼里啪啦燒著的時候、水滴落下的瞬間……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轉(zhuǎn)瞬即逝的珍貴片段,如果不是十分留心生活的話,很容易就會錯過了。
因此, RANTA的兩位設(shè)計師希望通過一款時鐘提醒人們抓住這些微小生活細節(jié),它沒有表盤也沒有時刻,只有突出的時針和分針,把你從對過去的留戀和對未來的期盼里拉回來,專注當下。
今年國譽設(shè)計大獎的獲獎作品,少了點花里胡哨,多了些大道至簡,讓文具回歸初心,堅持為使用者服務(wù),是一種樸素但不簡單的設(shè)計智慧。
延伸閱讀:國譽設(shè)計大獎往屆獲獎情況
他明明可以直接賣文具,卻還要用設(shè)計打動你(2023)
未來世界的文具,國譽先幫我們選出來了(2022)
